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多名跨国公司高管在链博会上接受海外网采访。他们表示,链博会彰显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提振外企在华经营信心,为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链博会链接全球机遇”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链博会吸引了国内外515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其中境外参展商占比达26%。受访的跨国公司高管普遍表示,链博会彰显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理念,为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我们很早就决定参展了。开幕式上,来自欧洲、美国等世界各地跨国企业的负责人都聚集在一起。”谈及参会感受时,日本AGC集团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感慨道。他表示,AGC已耕耘中国市场40余年,在汽车、显示器、智能手机等领域提供材料解决方案。“中国充满活力的供应链与世界相连,让整个世界恢复活力。因为是相互链接的,所以链博会很有能量。我们也希望成为中国与世界链接的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链博会上,来自欧洲的跨国企业帝斯曼-芬美意展示了从婴幼儿、儿童、成人到“银发一族”的营养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供应链。该企业中国总裁周涛向海外网表示,链博会作为开放合作、互惠发展的新型国际公共平台,彰显了中国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坚定决心。“我们希望在链博会上发掘更多发展机遇,探索更多与中国合作伙伴深入交流和互利共赢的机会。”
链博会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也是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的共同感受。这家在华发展30年的跨国制药公司,正深植于产业链供应链完备的中国,以此联系和服务全球业务。王磊表示,通过链博会,希望进一步拓展与各方的交流,撬动本土伙伴的关注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以中国产业优势链接全球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中国贸促会最新报告表明,八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满意以上”,七成在华产业链布局趋向“保持稳定”。受访中,多位跨国公司高管均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乐观态度。
“我们十分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周涛告诉海外网,中国一直是帝斯曼-芬美意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自1963年入华以来,帝斯曼-芬美意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消费市场的活力。“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携手本土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助力中国的高质量水平发展。”
当问及对2023年中国经济表现的评价时,世界航运巨头丹麦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用“韧性极强”来形容。他说,中国是一个体量巨大的经济体,在很多商品领域都是全球最大消费者。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他认为中国和全球经济都将会找到应对的方法。“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感到乐观,相信中国能够实现全年GDP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中国是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阿斯利康全球研发、生产供应及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始终看好这个市场,也对中国经济整体进程充满信心。”王磊说。
“继续加码对华投资”
今年以来,外资来华势头不减。1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以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的坚定态度,为外资在华深耕提供了更多可能。跨国公司高管普遍表示,将继续加码对华投资,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自1924年马士基船舶首次靠泊上海,到明年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就满一百年了。”彦辞向海外网表示,“中国是马士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我们的全球供应链框架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马士基在上海临港投资1.74亿美元建设绿色智慧物流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11.3万平方米,比15个足球场还大,仓储容量为15万平方米,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运营。这只是我们在中国持续投资的一个例子。”
“本次参加链博会,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展现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高度重视中国市场潜力、以国际餐饮和食品品牌为链接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发展力度的决心和信心。”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CEO博涛表示,“未来,汉堡王中国将携手更多合作方、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持续关注和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带动整个餐饮行业的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中国区主席白睿明在受访时,同样表达了对加码中国市场的期待。“中国在多个领域引领着全球绿色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进一步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是我们共同探索行业低碳转型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重要合作伙伴。今年6月,力拓中国技术与创新中心与四川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二氧化碳矿化工艺的创新研究,致力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我们也还将继续与宝武集团、首钢集团、清华大学等伙伴继续开展研发合作。”(海外网 刘强 实习生 李雅唯)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12月2日电 (记者 王曦)当地时间12月1日,由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举办的人民币业务研讨会在约堡落下帷幕。
12月1日,由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举办的人民币业务研讨会在约翰内斯堡落下帷幕。图为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在活动中致辞。记者 王曦 摄
12月1日,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成功举办人民币业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共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对深化中南双边经贸往来,以及南非对扩大双边本币使用愿景助力两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图为南非储备银行(央行)副行长兼审慎监管局局长芬迪·查齐巴纳在活动中致辞。记者 王曦 摄
此次研讨会以共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对深化中南双边经贸往来,以及南非对扩大双边本币使用愿景助力两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当日,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潘庆江,南非储备银行(央行)副行长兼审慎监管局局长芬迪·查齐巴纳(Fundi Tshazibana),非洲进出口银行运营总监夸贝纳·阿伊雷比(Kwabena Ayirebi)等,以及南非金融机构、中资企业代表以及媒体等60人出席活动。
林景臻指出,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为全球金融稳定注入新的正能量。南非金砖峰会加快推进了中国与南非发展战略的对接,为人民币在南非及非洲市场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与南非贸易和投资显著增长,双方形成了稳定、强健的供应链产业链合作关系,为继续扩大双边本币在贸易、投融资、交易、计价和储备中的使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过去二十年,中国银行深度参与助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13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人民币清算行,居同业首位,跨境托管总规模连续五年位居中资同业第一,共服务600余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客户进入境内资本市场投资,客群覆盖和客户体量居市场前列。人民币业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渠道、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引领者。
潘庆江表示,作为中南两国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双方金融合作持续深化,并有力助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在南在非不断走深走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人民币从区域性货币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的原则,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为经济主体提供多元化的币种选择,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
芬迪·查齐巴纳表示,2022年,中南双边贸易额达567.4亿美元,创8年来新高,两国双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矿业、金融、制造业、基础设施、媒体等领域。人民币是南非储备货币之一。作为非洲最重要的经济体,南非支持人民币在国际经贸领域的发展,对于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夸贝纳·阿伊雷比表示,在非洲进出口银行贸易支付服务(AfPAY)倡议下,非洲进出口银行最近与跨境清算公司(CIPS)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促进中非人民币跨境支付。非洲进出口银行和CIPS将与中国银行等在金融领域领先的机构一同向非洲金融机构和企业推广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服务。(完)